某家长问:
“请教个问题,如果俱乐部教练跟走马灯似的老换,如何让孩子在技术上保持连续性?”
回答:
可能你也知道,几年前华华俱乐部,因为李教练要退休,她前后找了两个教练,每人执教还不到一年,因各种各样的原因,都走了,就这么折腾了两年多,你说我们怎么办?
至少两大影响:
1、孩子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和新教练交流,形成默契,好不容易有点眉目,又变了。
2、技术冲突,后任教练的教学,不能包容前任的教学,难道我以前学的全白费了?孩子们全傻掉了!
第二个教练教了八个月,走了,我问孩子,你有收获吗?
他瞠目结舌,愣了好半天才说,她说话很凶,我左耳进,右耳出。
隔了一年,他又回过神来说,我才发现,她教的一些东西,很有道理。
从他的回答看,以上两个原因都有。
所以我一直强调教练的稳定性,教练不稳定,孩子的技术很难持续。当时,好几个孩子因为年纪到了十四岁,应该比赛出成绩了,结果被耽误了。我家孩子年纪小一些,受损没这么严重。但我也着急。
我信任李教练,但这种信任不是唯唯诺诺的盲目跟从,而是一种坦诚的交流。剑客也算是武林人士吧,哪有这么多肚皮官司?有话直说!
单独跟教练交流时,我不会顾忌什么人情面子。跟她摊牌,你要是找不到靠谱的教练,干脆关门算了,我们就去别的俱乐部。李教练首先承认,过去找教练,她工作上有失误,然后保证这次一定好好找。
(其实这也是我最后的机会,要是第三个还出问题,就只能离开。)
李教练问杰西卡是否认识什么好教练?
杰西卡推荐了高教练,原韩国国家队主教练。当时他在江苏队执教,男花女花都在教,杰西卡每年假期回中国,就去南京找他学剑。李教练回到中国后,几次坐飞机到南京去找他,力邀来加执教。
高教练不认识她,两人各自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网去了解打听对方,慢慢建立信任。
高教练来到多伦多后,先试教一星期,又回去了。进一步了解后,再来到加拿大,从工作签证到全家移民,从住APARTMENT到搬进HOUSE。这些决定对于高教练本人,也是非常艰难的。这过程中,李教练在背后做了大量工作。
每次听到高教练的生活进一步稳定的新消息时,家长孩子们都高兴地欢呼。
大家都不容易,疫情期间,俱乐部经常关门,好不容易开门了,又有人数限制,打不了比赛,甚至在俱乐部找人对练,都很困难。
高教练来了后,一方面要和杰西卡备战奥运,杰西卡能在这次奥运比赛拿到女花十三名,技术没落后,还有进步,跟高教练的工作是分不开的,她在比赛中,防守没丢,速度加快了,她第一场的最后一剑,时机抓得非常漂亮,从中,我能看到李教练和高教练两人教学的影子。步法变化灵活及身体速度快,这可是韩国队的强项。
另一方面,他开始了解俱乐部其他孩子的情况,最先他也抱怨过,这说明对于他,也存在着技术冲突的问题。
但他没有简单地否定孩子们现有的技术结构,而是花了很多精力,去调顺整理。除了教新技术之外,还挖掘孩子们旧技术的潜力,这下孩子们高兴了:
哦!原来我以前学的东西,还有这么大的威力,还有这么多花样和用法。
(有点象歌唱比赛中,有些人把大家听熟的老歌加上新的风格节奏变化,让人耳目一新。)
本群最近讨论的“张家郎的技术是否先进?”,我问他,他答:
击剑就是控制距离和捕捉时机。它是对抗运动,还要加上速度。不同教练想法不同,判断不同,教法也不同。
选手的风格是跟从教练的,击剑总是不断出现新规则,新打法,教练要不断地学习,自学并教学生,所以我每天都在看录相。
击剑很难,但是很有趣。我可以从我专业的角度回答问题,但击剑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。
个人理解这段话,技术打法没有正误之分,只有合适不合适,每种打法都有漏洞,所以教练和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进步。
现在我的孩子很喜欢他,我们会一直跟下去的,我对李教练说,你可以放心退休了。
所以你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练!
如果运气好,碰上这样一位兼容性极强的教练,孩子技术的连续性就能得到保证。
至于家长,教练优先,俱乐部次之。我能呆在华华俱乐部这么多年,是相信李教练,相信她能教好学生,当她不教了,相信她能给我们,找一个好教练。
我是家长,不是专业人士,但她是专业人士,鉴定一个人是不是好教练,是家长厉害,还是她厉害?
当然是她。当然她在找教练时,也有很多波折,这就考验家长们与教练的信任程度了。
我对每一位家长都说,来去是你们的自由,当你决定要离开时,务必跟教练作一次坦承的交流,要是有交流障碍,我给你当翻译。要走也要明明白地走嘛,如果是因为误会引起的,岂不冤死?孩子受影响。